本期我們試駕的這款車可以說相當冷門,因為其在國內的銷量實在過于慘淡,即使新一代車型實現國產后(價格進一步下探)也未能招來國人的青睞,它就是廣汽謳歌RDX。(試駕車型為2019款2.0T 鉆享-魅版SH-AWD)
然而作為一名日系粉我真挺想替它打抱不平的:也許由于消費者的審美差異和消費觀不同,謳歌(包括RDX)在國外賣的可是大紅大紫,這個1986年誕生于美國的本田旗下高端子品牌曾連續多年蟬聯全美進口豪華車銷量冠軍。所以這么看來我們或許不太應該把國內銷量低迷這口“鍋”全部歸咎于它的產品力一無是處。
好漢不提當年勇,究竟是何原因讓它在國內一蹶不振呢?也許看完本文你就能找到答案。
平淡無奇的車身外觀
2019年國產后的第三代謳歌RDX外形設計如果以現在的豪華車標準衡量顯然差了點意思:扁長型進氣格柵首先在氣勢感上就低了同級競品一頭。
由七顆燈組構成的(Jewel Eye)LED大燈造型別致,算是前臉唯一的設計亮點。
對于“異形”左右進氣壩和尾燈你怎么看呢?我覺得大部分準備購買這個級別SUV的國人都不太能接受如此銳利的設計,豪華感才是他們最核心的訴求。
除以上外,我確實很難再從車身側面找到一部豪華車型該有的設計手法,比如優雅的車身線條或者是懸浮車頂,現在看上去和十幾萬元的國產中型SUV并無二致。
常規狀態下,RDX的尾箱空間是660L,在同級車型中數一數二(沃爾沃XC60 483L、英菲尼迪QX50 565L、凱迪拉克XT5 584L),將第二排座椅放倒后可以形成一個純平的地臺,實用性表現相當出色。
粗壯的雙邊雙出排氣口透露著不羈的內心。
缺乏豪華感的內飾是RDX致命傷
坐進RDX車內,相信第一眼看到其內飾風格的朋友都不太會給出一個高分,還是比較欠缺高檔感:中控區域基本照搬了謳歌超跑NSX的設計,而并沒有對豪華性做進一步的優化提升,且不拿同級別BBA車型來比,個人覺得比QX50或XC60等車型還要遜色一些;大量物理按鍵的留存似乎有些脫離了時代。
中控材質主要以較硬的搪塑用料為主,輔以小面積真皮。
三幅式方向盤樣式普普通通。
對于售價達到40萬的頂配RDX,儀表盤并未采用全液晶樣式,雙盤式儀表個人認為還不如本田冠道做的精致;中央7英寸的行車電腦顯示內容比較全面,但字體偏小。
10.2英寸的中控屏尺寸在同級車型中有些落伍,且不支持觸控操作,只能通過下方的觸摸板進行控制,對于用慣了觸摸屏的朋友顯然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操作起來也不過高效。不過功能性方面基本做到了與時俱進,支持手機互聯,響應速度也是比較快的。
車內的空間利用率相當不錯,中控臺下方有一個很大的掏空。
內飾設計雖然差強人意,但仍要對RDX兩個配置提出好評。第一是這套支持十六向電動調節的座椅,能夠給任何身材的駕駛者提供最到位最舒適的乘坐享受,由此可見謳歌還是很在意駕控感受的塑造。造型設計來自燕尾服,皮質細膩,走線精密。
第二個是中高配車型上配備的ELS十六揚聲器的監聽級音響,聽收音機都是一種享受。
在后排空間表現上,謳歌RDX再次繼承了本田“空間魔術師”的優秀基因,在車長(4752mm)和軸距(2750mm)在同級對手中完全不占上風的前提下(Q5L軸距達2908mm、X3與XC60均為2860mm),腿部居然還有兩拳左右的余量。
黑科技加身的動態行駛表現
第三代RDX全系搭載2.0T高功率發動機,相當厚道,取代了上一代3.0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但最大功率基本保持了一致,均為265馬力上下,零至百公里加速僅需7秒左右。(同價位歐系車型的低功率版還不到200馬力)。雖然380牛米的最大扭矩在3000轉時才可產生,但其實在1600轉就可爆發370牛米的扭矩,所以完全不用擔心低扭不足的問題。
與之協作默契的10AT變速箱科技含量相當之高,首先它是世界上第一臺用于橫置平臺的10速行星齒輪自動變速箱,體積還沒有本田自家的6AT大;它的實際運行表現也近乎完美,1-3擋之間低速蠕行時檔位切換非常平順,感覺不到一絲頓挫,我的同事體驗完都說完全不遜于CVT變速箱,并且降檔響應也是十分積極,當切換到運動或運動 模式時,隨著油門開度的快速加大,它可以在1秒內最多連降4擋,隨之而來的是一股股強勁的加速力道。
而這臺10AT也并非名義上的存在,當時速達到100km/h時就可以掛上10擋,這是轉速僅有1500轉左右,對高速巡航的燃油經濟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這臺給了我十足驚喜的10AT變速箱外,RDX另一個充滿黑科技的配置就是四驅車型上所搭載的謳歌第四代SH-AWD全時四驅系統了,它不僅可對前后輪進行90:10到30:70超寬范圍的動力分配,同時扭矩分配的響應時間也縮短了30%,其脫困性能相比奧迪機械式的托森差速器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還可對左右兩個后輪進行0-100%的主動扭矩分配,當我們以較高車速過彎或緊急壁障時可以做到更加從容、安穩。(效果類似于主動轉向)
“運動性”向來是謳歌品牌內核的主旋律,在RDX身上我發現兩點有意思的小設計很能挑起駕駛者的駕控欲望:一個是每次收油后傳來的“咻咻”的泄壓閥聲音;另外就是隨轉速升降此起彼伏的模擬聲浪了,有誰聽到V8引擎開水煮沸般的低吼不會瞬間興奮呢?不過要小吐槽一下RDX的主動剎車系統有些反應過度:當系統判定我們過快接近前方車輛時,即使我們采取了及時有效的制動措施,但主動剎車仍可能介入進行二次制動,未免讓人擔心后方車輛來不及減速而追尾。但瑕不掩瑜,整體而言我會給到謳歌RDX動態行駛表現一個非常高的分數。迎合國人 前路漫漫
整體體驗下來,我想你應該知道RDX,乃至謳歌品牌銷量不佳的原因了。那就是在國人最看重的面子問題上(外觀和內飾),它顯然營造的不夠到位。
想在中國討好消費者就必須要在這兩方面下足功夫,面子問題解決了,自然就有人買單了,市場一旦打開,品牌力也就上來了,這是相輔相成的。(W221底盤的奔馳S級就是活生生的先例,多年未改的陳舊外觀內飾,導致其產品末期的市場表現相當慘淡,甚至有不少人開始質疑奔馳的設計能力。而當新一代W222奔馳S級橫空出世的那一刻,那些“離經叛道”的消費者又都一下回來了)
即便你的機械素質再出色、空間實用性表現滿分、IIHS碰撞成績全優又能怎樣?僅靠那些謳歌和本田粉是絕不夠支撐起它的銷量大任的。
看看隔壁仍在以進口形式在華銷售的日系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在經歷官方提價后依然賣的風生水起,就是因為在豪華感上營造的非常到位。
遵循RDX三年一換代的傳統,想必未來兩年它不太會有較大的設計革新,唯有盼望第四代RDX能讓我們眼前一亮吧!(汽車評中評/LF)
CMA模塊化架構收官之作——領克05時間限量版靜態體驗
國內再出臺淘汰老舊汽車政策,想開“老爺車”怎么這么難?
神州租車與瑞幸撇清關系后股票大漲;紅旗E115諜照曝光;大眾再陷排放門
囊中羞澀還想裝?不用變成“保時泰”也能讓小姐姐上車——CS75 PLUS
想買奧迪Q3,又猶豫奔馳GLA?等等!華晨寶馬X2它不香么?